|
中國能源發展現狀和政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產業快速增長,實現了煤炭、電力、石油自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全面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人民糊口水平持續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供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出產總量達到31.8億噸尺度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產量35.2億噸,原油產量不亂在2億噸,成品油產量2.7億噸。自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達到1031億立方米。電力裝機容量10.6億千瓦,年發電量4.7萬億千瓦時。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石油管線長度超過7萬公里,自然氣主干管線長度達到4萬公里。電網基本實現全國互聯,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17.9萬公里。國家石油貯備一期項目建成,能源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中國鼎力推進能源節約。1981—2011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82%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0%的增長。2006—2011年,萬元海內出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7%,實現節能7.1億噸尺度煤。實施鍋爐改造、電機節能、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一系列節能改造工程,主要高耗能產品的綜合能耗與國際提高前輩水平差距不斷縮小,新建的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產業項目能源利用效率基本達到世界提高前輩水平。淘汰落后小火電機組8000萬千瓦,每年可由此節約原煤6000多萬噸。2011年,全國火電供電煤耗較2006年降低37克尺度煤/千瓦時,降幅達10%。 ——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11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3億千瓦,居世界第一。已投運核電機組15臺、裝機容量1254萬千瓦,在建機組26臺、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47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光伏發電增長強勁,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超過2億平方米。積極開展沼氣、地熱能、潮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8%,每年減排二氧化碳6億噸以上。 ——科技水平迅速進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石油自然氣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復雜區塊勘探開發、進步油氣田采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3000米深水鉆井平臺建造成功。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裝置實現自主設計和制造。具有世界提高前輩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烴技術取得突破。全國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60%以上,井下600萬噸綜采成套裝備全面推廣。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廣泛應用,70萬千瓦水輪機組設計制造技術達到世界提高前輩水平;揪邆浒偃f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自主設計、建造和運營能力,高溫氣冷堆、快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3兆瓦風電機組批量應用,6兆瓦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制造工業鏈,光伏電池年產量占全球產量的40%以上。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用能前提大為改善。積極推進民生能源工程建設,進步能源普遍服務水平。與2006年比擬,2011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2.6噸尺度煤,進步了31%;人均自然氣消費量89.6立方米,進步了110%;人均用電量3493千瓦時,進步了60%。建成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全國使用自然氣人口超過1.8億。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進級工程,累計投入5500多億元人民幣,使農村用電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青藏聯網工程建設成功,結束了西藏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推進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解決了3000多萬無電人口的用電題目。在北方高寒地區建設了700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解決了4000多萬城市人口的供暖題目。 ——環境保護成效凸起。中國加快采煤沉陷區管理,建立并完善煤炭開發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2011年,原煤入選率達到52%,土地復墾率40%。加快建設燃煤電廠脫硫、脫硝舉措措施,煙氣脫硫機組占全國燃煤機組的比重達到90%左右。燃煤機組除塵舉措措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加大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力度,抽采量達到114億立方米,在全球率先實施了煤層氣國家排放尺度。五年來,單位海內出產總值能耗下降減排二氧化碳14.6億噸。 |